新华社拉萨11月14日电题:转观念 闯新路——西藏精准脱贫攻坚纪实
新华社记者刘洪明
2016年,西藏14.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;今年11月1日,西藏亚东县等5个区县摘掉贫困帽……
作为我国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,西藏整体仍处于深度贫困状态,实现全部脱贫任务艰巨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关怀下,2016年以来,西藏在顶层设计、产业扶贫、易地搬迁等方面下大力气精准扶贫,雪域高原出现脱贫曙光。
(小标题)构建大扶贫格局
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表示,要落实精准方略,采取超常举措,下足绣花功夫,确保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针对收入渠道单一、自身脱贫能力弱等贫困主因,西藏实行党政“一把手”负总责、“五级书记”抓落实,并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。针对全区14.9万户、5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西藏实施差异化政策,在政策体系、具体措施、基层民生等方面循序渐进。全区构建起专项扶贫、行业扶贫、金融扶贫、援藏扶贫、社会扶贫“五位一体”的大扶贫格局。
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,西藏制订了涉及扶贫的47个规范性文件;大力实施“五个一批”工程,即发展产业脱贫一批、易地搬迁脱贫一批、生态补偿脱贫一批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、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;开展“水电路讯网、科教文卫保”十项提升工程,规划总投资约2300亿元,上半年已实施项目5367个、总投资逾717亿元。
今年8月,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上说,2016年,西藏脱贫攻坚工作首战告捷,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。但必须看到,西藏的贫困面还很大,贫困程度还很深,必须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。
(小标题)创新思路强产业
发展产业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自2016年以来,西藏创新发展思路、拓展投融资渠道,已投入逾百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,培育了旅游文化产业、特色农牧业、清洁能源业、天然饮用水业等。
100多个白色大包整齐堆放,一股苜蓿草香味扑面而来,割草机与打捆机一前一后,村民忙得不亦乐乎。这是记者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看到的情景。村民忙着赶工,要向那曲销售1.5万吨鲜饲草。
日喀则被称为“西藏的粮仓”,耕地、草场面积分别占全区39%、16%,有大量可集中连片开发的宜草荒地。今年是西藏首次大规模由南部农区向北部牧区售草,拉开了草畜一体化发展的序幕。
村民们边割草边唱着欢快的歌曲。“我们从早上8时到下午6时一直在割草,每人每天能挣130多元。想着有钱挣就不觉得累。”26岁的索朗说,“以前,全村劳力一般到那曲等高海拔地区帮人家盖房子。”
艾玛乡人工种草合作联社理事长、拉布村党支部书记久列说:“乡里成立了由8个村1030户参与的人工种草合作联社,青壮年每天能挣100元,有了可持续收入来源。”
草畜一体化发展是西藏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。“今年初平整沙荒地近5万亩,建设了5.8万亩高标准人工饲草基地。合作联社采取‘科技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’的经营方式,带动贫困人口6500多人,人均创收1700元以上。”南木林县副县长洛次说。
日喀则逐步把小草做成大产业,使农牧民转移为草产业工人,以草业带动养殖业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。
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陆华东说:“我们以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和产业风险补偿基金为平台,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。2016年到今年10月底,已开工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555个,落实到位资金188亿元,20多万人受益,直接带动11万贫困人口脱贫。到2020年,全区通过发展产业将脱贫23.8万人。”
(小标题)易地搬迁辟新路
西藏脱贫攻坚过程中,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属易地扶贫搬迁。
只有“挪穷窝”“换穷业”,才能“拔穷根”“稳就业”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西藏扶贫搬迁群众预计达26.3万人,占全区59万贫困人口的44.6%。
历经夏日多年少有的强降雨天气,54岁的罗布有一种“虎口脱险”的感觉。国家投资7700万元,对他所在的林芝市察隅县布巴村实施易地搬迁。
布巴藏语意为“有胆量的人”,住在过去的布巴村,着实考验人的胆量。布巴村之前所在的瓦龙乡,地处怒江河谷悬崖上,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频发,不通公路。“耕地在半山腰上,来回至少要4个小时。收割悬崖边的庄稼若遇降雨,村民须打桩拉绳系在腰上。”罗布回忆道。
布巴村于2015年搬迁至察隅县下察隅镇,共63户、363人。公路直达村庄,拖拉机在村边河滩开荒造田。记者走进村民阿帝家,宽敞的院落铺满绿色草皮,厨房、客厅等均是藏式风格。
村党支部书记昂珠说:“现在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两亩以上,一年两收。村民不仅能上山采药,还可以外出打工。县里多次举办了农业及蔬菜种植、泥瓦匠等培训班,覆盖全村所有劳动力。”
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姜太强说,与新型城镇化、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聚集区相结合,全区2016年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点353个,搬迁7.7万人;今年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点417个、搬迁16.3万人。到10月底,落实到位资金150多亿元,已搬迁入住近8万人。(完)